助你踢碳12步
無論你是個人、組織、企業或是政府,都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碳足跡」。你可能覺得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但經由閱讀這篇文章,你會發現你早已開始。
無論你是個人、組織、企業或是政府,都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碳足跡」。你可能覺得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但經由閱讀這篇文章,你會發現你早已開始。
馬英九的當選,使「台獨」議題不會再成為焦點問題而讓兩岸的緊張局勢一下子趨緩,也開啟了美、中、台關係的新篇章。「台獨」對大陸的威脅暫時沒有了,是不是馬英九時代的兩岸關係就順暢了?進入新階段的美、中、台關係會有哪些改變?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馬英九「執政」期間,美、台關係會有較大的改善,也會更為密切。陳水扁無視美國的意見而屢屢用「台獨」的言行挑釁大陸、威脅台 海之間的和平,這是造成美、台關係逐漸惡化的主要原因。特別是陳水扁頑固地堅持「入聯公投」,布希和賴斯不得不頻頻喊話,讓美、台關係幾乎降至冰點。馬英 久當選後,布希及美國國務院的電賀、楊書棣及蔔睿哲等美對台事務重量級官員在台與馬英九及國民黨會晤,以及美國政府考慮馬英九在就職前訪美等,都強烈地表 達了美、台關係轉好的資訊。
就兩岸關係而言,雖然馬英九當選後大陸政府沒有予以置評,但日前胡錦濤在與布希通話時表示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的立場。這被認為 是向對岸釋放出了善意,也與馬英九在選前談到的兩岸談判基於「九二共識」的立場吻合。可以預計,今年5月以後,兩岸的談判將會由海基會和海協會的新面孔啟 動,但是情況或許更為複雜。
在兩岸的經貿關係方面,馬英九的「共同市場」如何實現是個問題。馬英九反復向選民承諾臺灣第一、臺灣利益優先。但所謂的「共同市場」應該是共同的利 益,大陸政府及企業總不至於做賠錢的買賣。共同市場問題處理不好,馬英九要背「賣台」的駡名,相對於大陸來說,馬英九的壓力會相當大。以大陸目前的狀況來 說,「共同市場」並非是必要的;而對馬英九來說,這是他在經濟議題方面最重要的政見。
臺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對於大陸來說也非常棘手。即便臺灣沒有「返聯」的問題,但加入世界衛生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問題卻是迫在眉睫。在馬英九不會放棄以 臺灣主體意識這樣的理念來拓展臺灣國際空間的情況下,在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主義的情況下,大陸政府如何操作?會同意臺灣以「中華民國」 的名義申請加入國際組織嗎?還有與大陸簽訂「和平協定」的前提是大陸必須撤除對準臺灣的飛彈等等,都是比較複雜的問題。
看來,兩岸在相互關係的處理上,都應該有新思維。
至於美、中關係,從布希總統在中國出現西藏暴亂後繼續表示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情況看,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美國還是站在了中國一邊。即便是美 國新總統上任,基於經貿、國際反恐、朝鮮半島局勢等因素,美、中關係會保持良好的發展。不過,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美國大概會更傾向臺灣。因為,馬英九可以 保持美國所希望的台海之間不戰、不和的態勢。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5) 以來,美國一直是台灣人最佳友人,除了提供國家安全的保障、經濟發展的挹注,更在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提攜,特別是在台灣兩次總統直選的過程中,美國都派 遣艦艇前來義助。由杜魯門到小布希,美國歷經十一任總統,而美國的對台灣╱中華民國的關係,也經歷了種種不同程度的起伏變動。
自二次大戰期間結盟的蜜月期,到1949年杜魯門對中國內戰採取放任政策,並坐視台灣面臨被中國共產黨併吞的危險後,兩國關係急轉至最低點;韓戰爆發後, 美國政策突然轉變,第七艦隊前來台灣海峽巡弋。艾森豪與台灣簽訂協防條約,兩國關係達因為軍事同盟而到最高峰;甘迺迪、詹森大致與台灣維持密切關係,特別 是在越戰時期。基於季辛吉的「聯中制俄」戰略思維,尼克森與福特主動向中國示好,逐漸疏遠台灣;一直到1979年卡特政府與中華民國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 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台、美之間的正式友好關係才告終止。
儘管如此,代表美國對台政策分水嶺的『台灣關係法』於同年公佈實施。我們可以這 樣說,在『台灣關係法』公佈前,台灣長期以來被視為美國圍堵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全球戰略考量的一部份;在『台灣關係法』公佈後,即便美國必須受限於 中國宣稱台灣為其領土、以及中、台雙方將追求相互和解的前提上,美國開始傾向將其對台灣的關係從與其對中國的關係脫鉤。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對台政策演變的最重要指標,就是美國對台灣的法律地位的思 考。在1950年以前,美國堅持台灣為中國的一部份;韓戰爆發後,為了合理化美國保護台灣的行為,杜魯門宣布台灣地位未定,台灣的法律地位需尋求國際解 決。在冷戰時期,美國為了,與中國先後簽訂了所謂三大公報;在「戰略清楚、戰術模糊」的外交作法下,美國對於中國對台灣主權歸屬不置可否。在『上海公報』 (1972) 中,美國至多只願意「認知」(acknowledge) 到「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而且台灣為中國的一部份」。在『建交公報』(1978) 中,美國雖「承認」(recognize)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卻只願「認知」(acknowledge) 到中國所宣稱的立場:「中國只有一個,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同樣的,在『八一七公報』(1982) 中,美國重申「認知」(acknowledge)「中國只有一個,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
這就是美國心目中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與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 大相逕庭。其實,「一個中國」的概念可以有很多意涵。例如一個中國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台灣)﹔或一個中國等於兩個政府(共產黨與國民黨)﹔或一個中 國等於中華民國﹔或一個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地域的概念﹔或者是說,一個中國等於一個中國、加上一個台灣。更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台灣關係法』中並沒有 「台灣為中國的一部份」的說法。既然並非上述所有的詮釋都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說,「一個中國」未必否定台灣共和國的可能;這種刻意性的模糊,是要讓台灣 人自己去決定:如果台灣人自我認定不是中國人,那台灣當然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另一個重要的指標是美國對台灣的國防承諾,明訂於『台灣關係法』條文中。迄今,美國的立場很清楚,台、中之間的糾紛應由雙方自己去解決;不過,美國有中國 私下的承諾,要以和平的方式來進行。儘管自卡特以來所有的美國政府,均就美國是否將在台灣發生戰爭時派遣軍隊的議題上,刻意保持模糊;不過,美國在『台灣 關係法』中已明確指出,美國確保台灣安全的決心是不容挑戰的。也就是說,『台灣關係法』已經無條件地證明美國防禦台灣的承諾,並明示『台灣關係法』優於 『八一七公報』。美國和平解決海峽兩岸緊張情勢的信念,在1995年、以及1996年的飛彈危機中充分地展現出來。
冷戰初結束,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對於變動國際體系結構躑躅摸索,在追求與中國「全 面性交往」(comprehensive engagement) 的前提下,或許因此有擦槍走火的所謂「三不」 。現任總統布希則對於領導世界政經秩序信心十足,特別是在以亞太為中心的全球戰略中,中國不再是「建設性策略 [盟聯] 夥伴」(constructive strategic partner) ,而是與美國競爭的對手,這可由美國國防部今年所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年度報告》 、以及美中安全評估小組對於國會報告《美國與中國經濟關係的國家安全影響》 看出端倪。我們也看到,布希總統除了不願意再提過時的三大公報,更是一再主動對於台灣表示友好,譬如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會「竭盡所能來幫 助台灣防衛自己」 ,公開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甚至於脫口「台灣共和國」 。布希總統在亞洲之行前向美國人廣播 (2002/2/16),公開將台灣與加拿大、澳洲、以及紐西蘭並列為「好朋友」(good friends) ;又在日本國會演講時提及對台灣的「承諾」(commitment) ;在與江澤民的共同記者會上 、以及在中國清華大學的演講中 ,他一再強調根據『台灣關係法』來幫助台灣防衛自己。我們也看到,布希總統堅定地以「和平解決」(peaceful settlement、peaceful resolution) 來回應中國的「和平統一」(peaceful unification)。同時,他也提及希望台、中進行「和平對話」(peaceful dialogue),特別是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下是否有復談的誘因。 雖然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佛維茨 (Paul Wolfowitz) 面對台灣媒體的復合問題回答「反對台灣獨立」 ,似乎是悖離傳統含混其詞的「不支持台灣獨立」,然而,私下的了解,沃佛維茨對於台灣帶來的困擾表達歉意。有關美國「反對台灣獨立」(opposed to) 或是「不支持台獨」(do not support) 的制式場面話,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切入。由美國的國家利益來看,台灣是絕對不能落入中國惡狼口中,然而,台灣要不要脫離中華民國體制,畢竟這是台灣人自 己要去決定的,外人不能置喙。站在台灣的立場來看,美國公開劃清界線,其實是為了放手讓台灣人行使自決權作鋪路,也就是避免國際社會藉口外力介入而進行杯 葛。
對於美國人來說,真正的問題不是「如果台灣獨立、美國是否要出兵」,而是「台灣人是不是真的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國家」,訊息迄今並不清楚,特別是陳水扁總統 的『統合論』逼得美國人要開始認真思考:如果台灣人不顧國家安全,競相要與中國進行「經濟統合」,甚至於要追求與中國「政治統合」,那麼,美國人又何必為 了保衛台灣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 洪茂雄
自由時報 09.08.2007
儘管華府行政當局半個世紀以來,對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搖擺不定且前後矛盾,但台灣能夠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之外,卻對美國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 言以蔽之,台灣獨立的事實至少有下列三點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第一,台灣是美國西太平洋的戰略重鎮,位居日本、琉球、菲律賓的防禦鎖鏈要衝,有助確保美國的 安全;第二,台灣獨立是美國立國精神的延續,證明美國尊重民族自決的信念,不至於動搖;第三,美國是當今自由世界無可取代的領袖,同時,也是普世價值的捍 衛者,確保台灣的民主發展,責無旁貸。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台灣和西德的戰略地位,對美國的利益來說,有頗多雷同之處。舉凡其一,台灣和西 德扮演反共橋頭堡的角色,嚇阻共產主義滲透,使美國本土遠離共黨赤化世界的威脅;其二,在蘇聯霸權崛起,向西方挑戰之際,為了確保西德安全,美國無懼柏林 三次危機的升高,帶頭抵抗蘇聯的恐嚇,並讓西德加入北約組織;與此同時,與台灣簽訂協防台澎協定,派第七艦隊駐防台灣海峽;其三,提供經援,使得西德和台 灣得以穩定發展,西德民主的鞏固和經濟繁榮,成為歐洲統合的火車頭;而台灣躍居亞洲四小龍之後,邁向民主化,也令人刮目相看。毋庸置疑,這些成就有賴美國 鼎力相助。
可是,令人疑惑不解者,一方面,美國在七○年代對東西德採雙重承認,卻在一九七九年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承認北京共黨政權;另一 方面,華府支持東西德雙雙加入聯合國,卻不發揮其在聯合國的影響力,展現魄力迫使台灣正名,保留在聯合國的席位,反而向共黨勢力退卻,眼睜睜看中華人民共 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這一幕歷史悲劇。再者,當德國茁壯時,敢向老美說「不」,如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反觀台灣,一向以美國忠實盟友自居,又相當配合美國的外 交政策,華府竟然欺善怕惡,毫不理會台灣的民意歸向,打壓「台灣入聯」的公開訴求。今年六月,布希總統訪問阿爾巴尼亞時,在俄羅斯、塞爾維亞極力反對下, 直言不諱,公開支持科索沃的獨立。
台灣相較於東德和科索沃,無論是戰略價值,或經濟實力,都要高勝一籌,何以美國如此無情,傷害台灣人民的心,令人扼腕!
(作者為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殖民經濟的悲歌:海地糧荒暴動事件的省思
kawasima | 13 四月, 2008 22:50
根據媒體4月13日報導,美洲最貧窮的國家海地因食品價格上漲而引發暴動,儘管總統蒲雷華4月12日宣項降低米價的計畫,參議院仍在緊急會議中,以壓倒性多數通過解除總理亞利克西的職務。
據非正式統計,海地的糧食暴動十多天來已造成200餘人受傷、5人喪生,12日並有一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士兵在巡邏時遭暴民射殺。
海地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富裕者僅佔百分之10,中產階級僅佔百分之20,百分之70的人民處於貧窮狀態。更不幸的是,1804年脫離法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的海地,仍然受殖民歷史的影響,農業還是以熱帶栽培業為主,而不栽種糧食作物,保持著透過熱帶經濟作物的輸出,來換取資金及糧食進口的傳統。這種殖民式經濟非常脆弱,一旦主要經濟作物國際市場價格滑落,海地所能換取的資金及糧食亦隨之縮水,而造成災難性的糧荒。
從海地糧荒暴動事件觀之,其原因追根溯 源,乃起因於國際能源短缺,原油價格大漲,導致糧食輸出大國,如美國、巴西將玉米等糧食移作製造生質燃油,此舉又導致國際糧食短缺,價格大漲。影響所及,輕者如臺灣,因麵粉價格大漲,去年全臺600家麵包店關門,重者如海地暴動事件。顯然,國際糧食短缺首波受害者,將會是這些以栽種現金作物的第三世界國 家,未來國際糧價飆升如無法獲得有效控制,將可能成為全球政經衝突的引爆點。
記得上個月,上到七年級的臺灣地理時,其中課本提到,「臺灣的稻米產量自給自足」,當時我向同學們解釋,這是因為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從傳統米食轉為麵食等多元選擇,使國內稻米需求量下降,因此課本才會說「臺灣的稻米產量自給自足」,若臺灣完全不進口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國人完全食用稻米,我懷疑臺灣的稻米產量是否還能自給自足,養活全臺灣2300萬人。
「臺灣的稻米產量自給自足」這命題的基本假設是保證臺灣未來能持續進口物美價廉的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但依照當前國際糧荒的態勢,臺灣當前鼓勵農民休耕等農業政策實有檢討之必要,但願主政者真能以天下蒼生為念啊!
网闻:中国流行的贪官谣
左手酒瓶,右手文凭;对上扶贫,对下摆平;胸中藏着花瓶,后面跟着醋瓶。嘴里念着小平。
八点上班九点来,品茶看报好自在。好烟见抽不见买,革命水酒把胃坏。楼堂馆所争着盖,小车牌子认老外。成天文山加会海,哪里热闹哪里在。
拿回扣,压价还价;挪公款,弄虚作假。骗钱财,摇唇鼓舌;吞国财,笔下生花。捞好处,巧弄权术;偷漏税,哄骗国家。为升官,赌注钱财;求政绩,虚报浮夸。
游山玩水称『考察』,乱吃乱拿称『检查』。钱权交易称『下海』,乱卖户口称『开发』。公费读书称『投资』,乱戴纱帽称『提拔』。截留公款称『奖金』,偷漏税费称『办法』。造成损失称『学费』,易地为官称『处罚』。
财政是爹,银行是娘,工商税务两条狼,公检法司出流氓,教育是根大蚂蝗。
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
官场是一把筛子,筛掉的往往是良种,留下的多是劣货。
網聞:中國流行的貪官謠
【大紀元4月29日訊】
左手酒瓶,右手文憑;對上扶貧,對下擺平;胸中藏著花瓶,後面跟著醋瓶。嘴裡念著小平。
现代企业职位新解: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老是板着脸,简称老板;总是监视人,所以称总监;经常没道理,就叫经理;让领导秘密舒服,就简称秘书。
現代企業職位新解:
人肉火球… 南非排外22死 | ||||
| ||||
| 2008.05.20 02:46 am | ||||
|
燒殺擄掠 約堡像戰場 暴民過去一周橫行於約翰尼斯堡及外圍城鎮的街道,看到外國人輕則痛毆,重則把人活活燒死或縱火燒房子,逼使外國人逃出來,再予以凌虐。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約翰尼斯堡部分地區有如戰場,暴力狂潮已導致6000名外籍人士倉皇離家,當地「無國界醫師」組織發言人哥梅爾說:「情勢就像典型的難民逃難。我已治療了許多槍傷傷患、被毆打的人,還有性侵受害者,人們都非常害怕。」 6000外籍人 倉皇離家 當地人指控外國人剝奪就業機會,造成糧食價格上漲,並且作姦犯科。大批外籍人士躲到社區活動中心和警察局,以免遭殃。甚至可以看見外國人帶著細軟,連家也不敢回,只能坐在街頭待援。BBC說,受害和逃難者多半是辛巴威人。 暴民殺人劫財,外國人開的商店紛紛遭殃。在當地開店賣毛毯的26歲巴基斯坦男子拉希德表示:「這些祖魯人見到外國人就殺,馬拉威、莫三比克、辛巴威、印度人,無一倖免。」目擊者指出,Pedis和Shangaans兩族也參與攻擊。 1990年代南非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大批非洲民眾開始湧進南非,因為當地經濟相對富裕。近年來南非500萬外來人口中,辛巴威人居大宗,估計有300萬 人,主要是為了逃避祖國的經濟崩潰和政治動盪。一些辛巴威人說,經過這次事件,他們決定要回國了,雖然國內政治經濟動盪,總比在南非被人燒殺要好。 糧漲失業 怪罪辛巴威 許多約翰尼斯堡居民指責辛巴威移民是當地犯罪率及失業率上升的禍首。部分辛巴威人表示,連糧價上漲也怪罪到他們身上。BBC認為,外國人顯然成為代罪羔羊。 當地警方19日準備進入市中心維持秩序,結果遭到埋伏的暴民投擲石塊,有暴民焚燒家具甚至瓦斯桶,形成路障,警方一度受阻,發射橡膠子彈威嚇,等到優勢警力壓制暴民,才得以順利進城。 一名在周日遇害的男子被發現時,身上裹著自己的毛毯,被放火燒死,人肉火球的殘酷照片刊登在周一各大報的頭版。 南非總統姆貝基宣布組織專案小組調查,遭到在野黨「民主同盟」痛批。 【2008/05/20 聯合報】 |
| ||
由於爸爸是靠出賣勞力來養活一家七口的,所以我自幼就過著與手足衣服輪流穿、食物互相搶的困苦生活。 為了體恤父母的辛勞,我高中時選擇半工半讀,每個月微薄的薪水都交給媽媽,她則給我一些零用。我奉行能吃廉價土司就不吃麵、能走路就不搭車的極簡生活,每個月硬是摳出一、兩百元,藏在衣櫥的衣服口袋裡。 畢業後我進入職場,有一天鄰居問我高中制服可否送給她的小孩,我爽快答應。隔天,鄰居卻告知,我的衣服口袋裡有四千元。我睜大眼:「哇,四千元耶。」我這才想起自己的迷糊,也很驚喜重獲這筆「意外」之財。 我當下決定第一次「大方」,於是請全家人看電影、上館子。家人酒足飯飽之際,還故意揶揄我:「小氣鬼,想通了。」我不但不生氣,還為自己偷偷存私房錢的功力感到自豪。 有了這回經驗,兄姊以後不時嚷嚷,要我再摸摸衣服的口袋,說不定又有二度驚喜喔。 【2008/05/15 聯合報】 |
| 溫情小語 | |
| 台灣尤努斯 温世仁以網路助農民脫貧 | |
採訪撰文= 記者黃鈴翔、梁家銘/台北報導 ● 東森新聞報 2006-12-11
|
2008/05/15 06:59
眼 前的大樓已經嚴重扭曲變形,怪手把救難人員送到二樓高的地方,他們七手八腳,把這名現年34歲的孕婦一吋、一吋慢慢拖出來。救難人員激動,旁觀者也鼓掌叫 好。這名懷孕已經八個月的婦人,卡在瓦礫堆五十多個小時,結果被送上救護車之前,又是一翻折騰。在哀鴻遍野的災情中,看到有人生還,並且母子均安,令現場 救難人員精神為之一振。民視新聞 綜合報導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北京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王海蛟)据统计,今年前三个月,北京站公安段便衣民警共破获旅客财产被盗案件31起,抓获扒手31名。
4 月11日18时许,北京站二楼中央检票厅,两名便衣反扒民警发现一名男子举动异常,他不按顺序排队,不时在等候检票的队伍中横插。30分钟后,北京开往吉 林的K271次旅客列车开始检票放行。随着向前涌动的人群,该男子贴上了吉林籍男旅客王某,右手伸向了王某上衣的右下兜,稍后转身迅速离开。两名便衣民警 立即上前,将该男子控制,起获一部诺基亚N70手机。嫌疑人李某对盗窃手机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随后被北京铁路警方刑事拘留。
北京站公安段反扒民警提醒广大旅客,进站、检票和上车时一定要注意看管好手机、钱包。
采用徒手安检非必需品别带
北京日報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本报讯(通讯员刘巍 记者袁京)“2008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周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记者昨天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获悉,本次车展将启用徒手安检,严查违禁物品。警方提醒观众,入场时尽量避免携带不必要的物品,以节省时间。
据了解,此次车展将有1860多家展商参展,预计接待参观者40余万人次,平均每日达5万人次。为方便参观,新国展东、南、西、北门均开放,市民可自行选择路线入场。
警方建议参观者提前预订门票,以免现场购买耽误时间,引起拥挤。如需现场买票,可参照周边指示标牌就近购买。为保障车展顺利进行,警方已制定了安保方案,届时将对现场倒票的“黄牛”进行严厉打击。
警方介绍,根据历届车展的经验,每天9时至13时30分是高峰时段,建议市民最好能错开时间入场。参观时要看管好自己的财物,一旦发现被盗,可及时到新国展W1号馆102室报案。
法國報業龍頭「世界報」今天因為員工罷工而停刊一天,這個歷史性的決定是世界報自1944年創刊以來,第一次因為內部問題而沒有出報。
60多年來,世界報唯一一次罷工是在1976年,為抗議「法蘭西晚報」被財團併吞,否則報社員工的抗議方式多採罷工一小時或是兩三個小時,所以今天因為社內問題導致編輯部集體罷工,可算是創報以來的首例。
在平面媒體陸續發生因為勞資糾紛或是資產轉讓的多次罷工後,終於連世界報都不得不罷工,這個事件引起法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媒體都爭相報導這個歷史事件。
八年來,世界報虧損1億2000萬歐元,因此報社管理階層擬定新方案,要裁員130位,並且放棄集團旗下不賺錢的一些雜誌。
今天世界報的報社門口擠滿抗議的員工以及前來報導的記者,報社門口貼著「罷工!抗議取消130個職位」的告示。世界報的記者工會指出,世界報確實遇到了問題,但不是裁員就可解決,也有員工指出,不願當管理階層多年來錯誤決策的犧牲品。
鑑於130個被裁撤的職位當中,編輯部就佔了近90位,也就是說編輯部將減少四分之一的人力,工會批判決策階層要將世界報名譽掃地,讓世界報落得剪貼通訊 社稿的下場,而且質疑世界報為什麼要跟所有人一樣媚俗,而不願維持世界報之所以為世界報的質量和水準,也要求130個職位的裁撤是採取優離措施而非強制性。
此外,世界報集團旗下的其他「虧損且無戰略地位」的雜誌也面臨放棄轉讓的命運,包括電影筆記、舞蹈月刊、給青年看的雜誌以及給4到8歲兒童看的雜誌編輯們,都不願接受報社集團要放棄曲高和寡的這些雜誌,而要求報社不得放棄這些雜誌。
【2008/04/16 聯合報】
偷渡泰国54名劳工闷死
本站 2008-4-11 2:54:00 发布者:北京晨报
劳工遇难示意图 新华社
小兄妹溺斃 研判從水塘柵門跌落 | ||
| ||
| 六腳鄉正義村4歲男童張嘉鴻、2歲妹妹張嘉琳,前天掉落社區活動中心前水塘溺斃,檢方昨天帶幼童的母親侯雅惠到場勘查,初步推測兄妹是從水塘的活動柵門掉落,純屬意外;至於水塘柵門是兄妹自行打開的,還是原本就開著,檢方表示將進一步調查。 張嘉鴻、張嘉琳兄妹,前天下午2時許被母親侯雅惠發現浮在正義村社區活動中心前的水塘,雖然趕來救護的消防隊員曾施予人口呼吸,但兩兄妹被送到嘉義長庚醫院急救仍宣告不治。 檢察官陳昱奉昨天上午到醫院相驗,隨後到出事現場勘查。侯雅惠指著水塘的石階說,當時她就是在哪兒發現兄妹兩人的;看到水塘內兄妹掉落的拖鞋,侯雅惠忍不住抱頭痛哭,傷心不已。 |
小檔案》博鰲論壇 非政府組織 | ||
| ||
| 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的國際組織,目前已成為亞洲以及其他大洲有關國家政府、工商界和學術界領袖,就亞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務進行對話的高層次平台。論壇致力於通過區域經濟進一步整合,推進亞洲國家實現發展目標。 中共是論壇的主創者之一。跨入新世紀,亞洲國家和地區雖然已參與APEC等跨區域國際會議組織,但就整個亞洲區域而言,仍缺乏一個真正由亞洲人主導,從亞 洲的利益和觀點出發,專門討論亞洲事務,旨在增進亞洲各國之間、亞洲各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交流與合作的論壇組織。一九九八年九月,澳洲前總理霍克、日本 前首相細川護熙和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倡議成立一個類似「世界經濟論壇」的「亞洲論壇」。 二〇〇一年二月,博鰲亞洲論壇正式成立,理事長是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秘書長是曾任中共加入世貿組織的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總部設在海南省的博鰲。從〇二年開始,論壇每年定期在博鰲召開年會。 【2008/04/06 聯合報】 |
網格 比寬頻快萬倍 | ||
| ||
| 日內瓦Cern粒子物理學中心正在研發新一代超高速網絡,傳輸速度為目前標準寬頻連線的一萬倍,滾石哈唱團歷年專輯不到兩秒鐘便可從英國傳到日本。未來兩年,這個超強網路可望全面擴展。 泰晤士報報導,這種名叫「網格」(the grid)的超高速網路,可媲美光速傳輸,僅需數秒鐘就能下載完整部劇情片。 網格計畫始於七年前,當時研究員發現LHC每年所產生的數據,等同5,600萬張光碟(疊起來高達64公里),如果沿用1989年發明的全球互聯資訊網,恐怕導致全球網路癱瘓。 網格在美加、遠東、歐洲等地設有11個中心,以光纖連接至日內瓦Cern基地;每個中心再以既有的高速學術網路,輻射連接至多家研究機構。 這個新網路目前只供學術機構運用,不會提供一般用戶在家中使用。 |
城管 百度網新解:打、砸、搶 | ||
| ||
| 大陸的「城管」理應是幫助警方執法、維持城市秩序的單位。但近年來部分城管執法過當,與民衝突頻傳,搞得聲名狼藉。大陸的「百度知道」網(類似台灣「雅虎知識」)還一度把城管解釋成「等同打、砸、搶」、「欺負弱勢群體的黑社會組織」。 「重慶時報」報導,日前一位城管執法人員嘗試在百度百科的「知道網」查詢「城管」兩字時,竟出現「專門欺壓租不起商舖、辦不起執照商販和弱勢群體的黑社會」。不只如此,城管也有「形容詞」,描述殘暴、血腥、恐怖,例如「你也太城管了吧!」 大陸「百度百科」類似「維基百科」,是一部可由網友共同撰寫的百科全書。大陸網友若想讓自己的言論和說明,收錄在百度百科中,必須得到百度公司的審查批准。若含有色情、暴力或不雅的言詞,以及惡意攻擊政府機關或政府官員,將無法通過審核。 報導指出,這次的「惡搞城管」事件,就是網友於四月三日上傳成功的解釋文。 消息曝光後,四川重慶的城市執法大隊相當惱火,認為城管的形象已被嚴重抹黑,百度百科的解釋,完全以偏概全、「令人心酸」。 【2008/04/08 聯合報】 |
毒餃事件影響 中輸日蔬菜量減少逾四成 | ||
| ||
| 從一月底爆發中國出口到日本的餃子含劇毒農藥達馬松事件後,中國出口到日本的蔬菜量持續大量減少。日本官方統計指出,上個月從中國進口到日本的生鮮蔬菜為兩萬四千多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四十四點五。 日本農林水產省七日公布植物防疫統計快報指出,三月第一至第四週,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生鮮蔬菜量為兩萬四千六百八十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四十四點五。 二月份,日本進口自中國的生鮮蔬菜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三十二點七,三月份的降幅更為擴大。 分析原因,主要是中國製冷凍餃子造成日人中毒事件後,日本民眾對中國產品心生排斥,需求降低。加上,中國檢疫當局為徹底實施安全檢查,因此放行的數量大幅降低。 日本農林水產省的事務次官白須敏朗七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目前把關嚴格,一定要符合官方要求的事項才能獲准出口,但是進口到日本的生鮮蔬菜數量是否能恢復到以前的水準,目前無法立刻下判斷。」 【2008/04/08 中央社】 |
“我觉得这其实不冲突,回家过年是为了团聚,如果一家人一起出来旅行也是一种团聚。”在香港一家商场中来自上海的王先生和妻子、女儿还有老母亲一起逛街购物,其乐融融。利用春节假期到“购物天堂”香港消费的内地居民数不胜数。记者在位于香港铜锣湾专营化妆品的莎莎店采访了三位内地游客,他们购买化妆品的平均开销是4000多港元。
香港移民顾问中心首席顾问郑国裕认为,“换城过年”的兴起一方面是因为“内地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过年越来越讲究”;另一方面也因为现在内地居民移民到境外的越来越多,这些新移民与当地居民通婚,使“家”的概念越来越脱离地域的限制,只要和家人一起,就是回家。
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统计,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的6天中,共有40.2万人次的内地旅客入境,占入境旅客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香港居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过年出门旅行,到其他城市去玩更放松、更休闲。”香港中国旅行社组团部副总经理吴熹安说,香港地少人多,人们平时总在家,难得过个年,反而希望能远行。今年春节期间,香港中国旅行社每天都有二三百个团、1万多人出发到内地去过年。一些特别希望能体会内地年俗的市民会选择去山西,那里更有传统的“年味”。

馬爾他與2004年加入歐盟的波蘭、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斯洛伐克與斯洛維尼亞,全部取消對申根公約國公民搭機檢查護照的規定。
這是申根公約範圍擴大的最新進展。去年12月20日,這些國家不再在陸地與海上的邊界檢查站檢查來自申根區民眾的護照。多數國家都利用這個機會改善機場設施,自加入歐盟後,許多國家的旅客人數都大為增加。華沙機場的一座新航站大廈上個星期及時開放。機場主管馬塞克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我們已完成加入申根公約區的程序。」新航站大廈啟用後,估計每年的旅客吞吐量可達1,200萬人次。
愛沙尼亞的塔林、波蘭華沙、捷克布拉格與匈牙利布達佩斯均擴充現有機場設施,根據申根公約的相關規定興建新航站大廈,其中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畫分不同區域,用以區隔來自申根公約國與非會員國的旅客,便於檢查。部分機場因未能採取這項措施而無法獲得相同待遇。
新會員國加入前必須採取多項配套措施,包括為意欲進入公約區的他國公民制訂單一的簽證辦法,建立更密切的邊警合作關係,擴大整合的犯罪資料庫及成立聯合巡邏警力,期使非法移民無法利用全長9,000公里的對外國界偷渡入境。
申根公約區目前由22個歐盟會員國與仍未加入歐盟的冰島、挪威共同組成。2004年加入歐盟的塞浦路斯與非歐盟會員國的瑞士預定今年底之前加入申根公約。
台灣民眾只要取得任何一個申根國家的簽證,就可在申根區24國自由往來。
